English

严防劣质冷饮食品进入市场

1998-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

北京冷饮食品的旺季,从每年的6月开始,到9月结束。今年进入旺季已一个多月,却只见售价在下调,不见销量有多大变化。在商品减价以后,市场仍未火起来。批发商将批零差价缩小到很小范围;零售商把商品送到宿舍楼、四合院,仍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不动心。

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气候、口味和保健使然。今夏雨水多,气候较去年凉爽,不必非要吃解暑的冷饮食品不可。北京现在满街是新鲜瓜果,花两三元钱抱回一个大西瓜,吃得全家高兴,不仅经济上划算,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比冷饮食品多。

随着瓜果销售量的上升,冷饮食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过去由北冰洋汽水、红果冰棍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现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冷饮食品,至少有8类30几个品种,碳酸的、果汁的、豆奶的等等,几乎应有尽有。行业人士认为,在品牌竞争中,合资企业极占优势。一是有现代化的生产线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达到国家标准,二是有雄厚的资本支持买下电视黄金时段做产品广告。1994年建成投产的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和路雪公司发挥优势,每年向市场投放一二十个新品种,现在北京市场占有的份额,已达到一半左右。冷饮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少年。缺乏资金开发新品种并做广告宣传的国有企业,很难与合资企业抗衡。北京健力宝饮料公司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说,健力宝每箱售价45元,获利已很少,今年已跌到45元以下。企业上半年产量被迫下调40%。在价格竞争中,集体性质的小企业,尽管生产工艺落后,营销手段却非国有企业可比。这类企业以低价位产品出击,同样使国有企业难以招架。

十分可贵的是,虽然两面受夹击,国有企业向消费者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却丝毫不减当年。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对今年第二季度北京冷食产品监查结果表明,在11个区县的35家企业生产的41批次产品中,大型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产品合格率最高,不少单位达到100%。而小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平均不到60%,有些甚至低于30%。生产劣质产品的工厂的共同特点是,以赚钱为目的,生产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素质都不高,几乎没有质量、卫生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器具不严格消毒,计量器具不准,不严格按照工艺配方,甚至偷工减料,两手尚未洗净即包装产品。

权威部门披露:北京冷饮食品三厂生产的香蕉雪糕,细菌总数超标;顺义食品总厂生产的步步高雪糕、丰台区一冷饮冰棍厂生产的虎妞雪糕,细菌总数、含糖量两项指标不合格;北郊冷饮食品厂生产的北京甜筒冰淇淋、朝阳区华丽冷饮食品厂生产的奶油万花筒雪糕,细菌总数、总固形物、总糖含量3项指标不合格;北郊冷饮食品二厂生产的双禧冰淇淋,细菌总数、脂肪和总糖含量、总固形物,4项指标不合格。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员工素质和工艺水平。但是,这类企业却以资金不足拖着不办。一个企业老板直言不讳地说:“本厂产品不许在北京销售,可以到京外销售。在京外农村照样有人买。”

将当地禁止上市的劣质产品,运往外地销售,不仅北京个别企业存在,外地同样有个别企业存在这种恶劣行径。技术监督部门在北京市场即查出天津市康乐食品厂生产的天塔牌花色大冰点,菌落总数超标36.7倍、大肠杆菌群超标5.3倍等严重问题。

执法人员认为,在北京冷饮食品市场上,执法力度一向很高,但劣质产品并未销声匿迹。因为执法人员不能解决工厂的工艺、管理问题,罚款只治标,不能治本。

那么,谁有力量治本呢?

冷饮食品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人民的身体健康。基于这个特殊原因,北京食品管理、卫生防疫、技术监督部门认为∶对于限期不能完成技术改造的工艺落后小厂,必须坚决关闭;查出劣质产品,即应停止生产厂进入市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